库尔德人和土耳其的关系 - 知乎

admin 3个月前 (03-30) 欧洲杯 14 0
库尔德人和土耳其的关系 - 知乎

  二战后的土耳其积极向西方看齐,1953年加入北约组织,以其独特的地缘优势成为北约对抗苏联前哨。早在1949年土耳其就是欧洲委员会的第一批成员国,又于1963年成为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准成员”。冷战结束时,欧盟哥本哈根首脑会议承诺,条件成熟时将吸收10个中东欧国家为欧盟成员。眼见中东欧国家踏上“回归欧洲”征途,土耳其却因人权、法治等问题被拒之门外。

  出狱后的前总统埃尔多安创建了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AKP),该党成立不久就在2002年的议会选举中获胜,恢复了埃尔多安的从政资格。次年,埃尔多安即登上政治生涯的高峰,被时任土耳其总统塞泽尔任命为总理并授权其组阁。

  土耳其地处“欧亚十字路口”,虽大部分领土位于亚洲,但足球却踢欧洲杯。年轻时曾是职业足球运动员的埃尔多安称罗马是欧洲之父,伊斯坦布尔是欧洲之母,坚定地走上入盟之旅。同时,一心要带领土耳其重振奥斯曼帝国辉煌的埃尔多安改变了“向西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实行全方位外交,逐步从冷战时期东西方对峙的一个“边疆国家”转变为厄扎尔政府时期的“桥梁国家”和正发党执政时期的“中枢国家”。

  苏联解体导致世界格局重组,美国借海湾战争迅速在中东扩张势力,库尔德人也成为美国操纵和利用的政治棋子。几乎所有的中东大国、强国都深谙库尔德问题是土耳其“软肋”,均以其为掣肘加以利用,以阻遏土耳其坐大中东。美俄等域外力量亦将库尔德问题作为与土耳其打交道的政策工具加以牵制。

  库工党前党首奥贾兰被捕入狱后,库工党对外改名“库尔德自由与民主大会”,单方面宣布停火并表示希望进行“合法斗争”。狱中的奥贾兰仍然是土耳其国内库尔德政治运动的重要领袖,但他的思想却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对奥贾兰影响最大的是美国“无政府主义的社会主义者”默里•布克钦著作《自由的生态学》。奥贾兰甚至给耄耋之年的布克钦发去电邮,信中自称为布克钦的“学生”,并声称将在土耳其库工党的新纲领中实现布克钦的理念。

  此时的奥贾兰认为,没有必要推翻土耳其政府来独立建立“库尔德斯坦”,而是应该在库尔德人居住的四个国家内建立新型的“直接民主的社会主义共同体”,在这个跨越四国的共同体中同时实行欧盟法、土耳其法、叙利亚法、伊拉克法、伊朗法和库尔德法。

  不同于以强硬手段推行世俗化的凯末尔主义,正发党虽宣称世俗主义及政教分离,但采取的是一种“政府与宗教互不干涉”的做法。《时代》周刊曾评价埃尔多安,表面上是个世俗派,骨子里是个伊斯兰保守派。不仅首次就屠杀事件向库尔德人道歉,土耳其政府一直与奥贾兰秘密进行着长达十多年的停火谈判。

  2013年3月,奥贾兰发表书面声明,宣布库工党与土耳其政府军停火,并准备放下武器、撤离土耳其。但最终因谈判受阻,双方陷入僵局。

  自2010年底,“阿拉伯之春”席卷中东地区,中东的威权政体受到极大的撼动,库尔德人所在4国也多深陷动荡的漩涡,这为库尔德人扩充实力、加快独立的步伐提供了机会,“阿拉伯之春”进一步演变为“库尔德之春”。

  2015年6月,亲库尔德人的人民民主党成功进入议会,实现了少数民族对中央权力的分享,土库族人拥有了一定的政治话语权,同时也打破了埃尔多安组建一党政府的企图。而为了强化中央政府权力,让手中的总统拥有实权,埃尔多安积极推动将土耳其政体由议会内阁制转变为总统制。

  为了拉拢更多土耳其选民通过修宪公投,埃尔多安转向民族对立,把库尔德工人党与“伊斯兰国”等同起来。2015年7月,土耳其政府重新对库工党展开清剿。库工党依托土耳其东部和东南部山区,以小规模游击战方式与政府军周旋,主要政治和军事资源则仍部署于“北叙联邦”。

  早在2003年,一些潜伏在西库尔德斯坦的土耳其库工党成员成立了叙利亚库尔德民主联盟党,而叙利亚持续近七年的内战为土库工党带来向叙境内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尤其是在与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斗争中,库尔德人日渐成为中东战场上一支有生力量和美国及其盟国别无选择的最佳反恐代理人,国际影响力陡增。美国武装并训练了一支由PYD下属军事组织“人民保卫军”领导的部队,作为其在叙利亚东部打击“伊斯兰国”的主要合作伙伴。

  这无疑引起了土耳其的警惕。土耳其政府极度害怕有着900公里边界线的邻国叙利亚境内的库尔德武装做大后与本国境内分裂势力联合,威胁土耳其安全。2016年,土耳其就曾以打击ISIS为名对叙利亚北部发动“幼发拉底河之盾”军事行动。该行动持续了八个月,阻止了库尔德武装向土叙边境的扩张。

  如出一辙,因此,当今年1月美军宣布与叙利亚库尔德武装成立一支3万人规模的边防部队保卫叙利亚北部时,土耳其无视美国要求克制的呼吁,联合叙利亚反对派武装“叙利亚自由军”果断发动代号为“橄榄枝行动”,对“人民保卫军”发起军事打击。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